文|陆弃寻钱网
2025年6月28日晚至29日凌晨,俄罗斯对乌克兰全境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空袭,规模之广、烈度之强,被乌克兰官方形容为“战事以来最猛烈的一次”。从东部前线到远离战区的西部腹地,从扎波罗热到利沃夫,从基辅到切尔卡瑟,几乎无一幸免,空袭警报连续响彻整夜。导弹与无人机密集齐发,爆炸接连不断,民用基础设施遭重创,伤亡情况仍在统计当中。波兰武装部队已紧急升空应对,边境戒备升级,北约也进入了高度关注状态。
对于这次空袭,乌克兰空军发言人称其为“最大规模”的打击。值得注意的是,俄军此次并未聚焦传统军事目标,而是有选择地向民用区域进行骚扰性打击。利沃夫、伊万诺-弗兰科夫斯克等位于乌克兰西部、靠近北约边境的城市首当其冲,打击意图已远超战场战略范畴,更多展现出政治震慑和心理战的色彩。从技术层面来看,俄罗斯此次使用的战术组合中包括高超音速导弹、伊朗型“沙赫德”无人机以及自研空射巡航导弹,意味着其打击体系仍具备充足储备与持续作战能力,并未如外界传言那样“资源枯竭”。
然而寻钱网,爆炸的火光并不能掩盖正在失控的战争逻辑。俄罗斯此举已彻底抛弃任何克制姿态,以不对称手段回应北约逐步加码的军援乌克兰政策。过去数周,英法德三国先后宣布对乌提供远程精确制导武器,而美国则公开将F-16战机列装计划提前,并放松乌军对俄罗斯本土目标的攻击限制。在此背景下,克里姆林宫显然不再满足于前线僵持,而是试图通过全境打击制造恐慌、重塑局势。
但这场“空袭大合奏”并非俄方单向驱动。北约东翼的军事压力正在反弹。波兰此次在乌克兰遭袭同时出动战斗机与地面防空系统,信号异常强烈。与其说波兰是在保护自己,不如说是北约已半只脚踏入冲突圈。2025年初以来,波兰一直在推动所谓“多国边境协防计划”,呼吁将波罗的海三国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等国纳入“预防性空域安全机制”,如今俄军导弹直接射向其邻近城市,极有可能点燃这些防御协同机制的启动条件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空袭发生在伊斯坦布尔和平谈判进程再次中断的敏感节点上。本月中旬,俄乌双方在土耳其展开低调接触,土方曾宣称“和平窗口尚未完全关闭”,但显然,这一希望之火尚未燃起便已被炸弹掐灭。莫斯科此轮打击无疑在用实际行动宣示:任何停火谈判若不以俄方条件为基础,便毫无现实意义。与其说俄罗斯在摧毁乌克兰的城市,不如说是在摧毁“以西方为中介的和平进程”。
与此同时,西方阵营内部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特朗普支持率暴跌、法国大选右派崛起、德国政局不稳,连串政治地震正逐步削弱欧美对乌克兰的资源供给能力。乌克兰军队目前面临兵力吃紧、战线过长的问题,新一轮征兵政策已激起国内不满。空袭的导弹不仅打在城市里,也打在乌克兰的士气与信心上。一旦内外力量出现明显错位,乌军极有可能在某些战线上主动退却,为俄罗斯创造“局部斩首”的突破口。
更不可忽视的,是此次袭击背后可能隐藏的战略转向。俄军对西部地区高密度打击并不只是单纯地“报复”,也有意试探北约真正的底线在哪里。如果波兰在今后几周进行“跨境反应”或激活联防条约条款,俄乌战争将很可能从地区冲突滑向准全面对抗,而一旦北约出现实质性军事介入,战争的性质将彻底转变为欧陆争霸。而这样的转变,也许正是克里姆林宫某些强硬派所乐见的剧本——在他们看来,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,或许才能真正打破当前的制裁封锁与战略被动。
过去一年,外界一直在猜测“俄乌战争是否已经进入尾声”,但事实证明,这场战争从未真正降温,相反,它正在向着更加不对称、更加混沌、更加无法预测的方向演化。此次空袭是一个节点,更是一种信号:双方都已决意不惜代价。而当空袭蔓延至与北约毗邻的每一寸土地时,战火已经不再属于乌克兰,也不再属于俄罗斯,而是正沿着整个欧亚大陆的裂缝疯狂蔓延。和平,已远不能靠口头协议来挽救。战争的列车正在提速,下一站在哪里,谁都不敢确认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